「受傷的我們要包紮,失落的我們要找尋,迷途的我們要領回。」
這是造物天主對世人的愛,身為基督徒的我,深願效法祂。 

 

「善牧」,主要是以受傷、受虐的兒童、少女、婦女為服務的對象。在現今社會中,依然充斥著各種類型的大男人主義、沙文思想,以及舊文化傳統中女人是男人的附屬品的錯誤思維。現實社會中的每個家庭,並不都是和諧、美滿和幸福的。那些躲在屋角,暗地裡哭泣的弱勢婦女、兒童們,尤其需要我們積極投入更多的關注,以使弱小者能得到看顧,社會的慈愛與正義能得到伸張。

去年〈96〉十月初,受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嘉義中心鄭主任之邀,希望我能幫忙帶領由該中心之輔導對象組成的婦女成長團體,因為這十幾年來,我ㄧ直在協助相關的社福機構從事這一方面的團體輔導工作,所以便一口答應下來。自十月上旬開始至十二月中旬為止,三個月期間,為這些婦女們設計了系列的成長講座,期待能透過這些訓練內容,來提升與療癒她們受傷的心靈。

依稀記得,第一次與成長團體的婦女聚會時,她們每個人臉上的表情深烙我心:徬徨、無助、失望、挫折、焦慮、不安等負面情緒,全都寫在臉上。我暗自向天主祈禱:用我作工具,希望能轉化她們的心思念慮。

三個月期間,五次的系列訓練主題分別是:「自我了解與自我探索」、「自我肯定訓練」、「如何成為一位有效能的父母」、「認識壓力與壓力管理」以及「兩性關係與輔導」。其主要目的在使每位成員能夠對自己的人格特質、處事態度、行為反應、家庭規則、壓力來源、生命事件、互動方式、溝通技巧等等,有更深入的認識與了解,進而提升與強化她們的自尊與自信、挫折容忍力、口語與非口語的表達以及兩性之間互動與溝通的能力。
透過小組討論、角色扮演、經驗分享、配對演練等等各種方式的練習,成員們真心誠意地敞開心懷,彼此分享生命中最真實的經驗,交談共融、切磋學習,漸漸地,每位成員的心開了,臉上浮現了笑容,言談之間,發現她們的思想、信念有了轉變,逐漸地找回原本屬於她們的內心的平安、祥和、自在、歡喜、愉悅與自信,成長團體的效果已然在她們的心靈中開始發酵。

課程雖然結束了,但我深深期待成長團體的朋友們能將學習到的概念、方法、技術,應用到最真實的現實家庭生活中,重新用一種新的觀點和覺察過家庭生活。從轉變自己開始,用一顆全新的心,開始我們每天的生活,我確信在內可以改變一切,完成一切。(作者:李郁文教授)

 

 


註記: 作者李郁文教授任教於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系,其專精於兩性關係與輔導、親職教育與團體工作領域。其溫暖與親切的人格特質,提供團體一個安全的環境,促使成員們都能勇於發問與分享,學習到不同的觀念與想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schia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